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 0 0
日常闲聊 427 1 11 小时前
简单说:对方律师刚交了一份全是AI幻觉的摘要,全是假的。听证会在下周二。
我是做民事诉讼的律师。简单讲,我们代理的客户因为一个商业许可协议被人起诉了。对方是家催债公司,技术方面一窍不通,平时也就是勉强应付着过日子。
最近我们提了个驳回动议,因为快开庭了,法院就给他们缩短了回应时间。他们提交了反对意见(但我们根本没收到),后来我从法院网站上下了他们的反对摘要,然后开始读。
读着读着我就懵了。摘要里引用了一大堆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判例,引文看起来还特别专业,直接把我们的动议打得稀碎。我自认法律研究和写作还不错,动议之前也会尽量把相关案例摸个遍。虽然判例很多,有时候难免会漏掉几个,但这次真的离谱——连州最高法院的判例都出来反对我们了,还有几个上诉法院的标准也完全不一样。
我想搞清楚这些判例到底怎么回事,就一个一个去查,想看看有没有什么突破口。结果发现这些判例压根不存在。或者案例名对了,但引文编号不对;或者引文编号对了,但案例内容里根本没提到摘要里说的那些观点。
后来我干脆做了个表格,把每个案例列出来,再列摘要里说的观点和引用,然后分析哪里不对。最后我确认了一件事:所有引用的判例都有问题,没有一个是准确的。那一刻我一半松了口气,一半震惊。松了口气是因为我不是完全搞错了案子,震惊是因为对方律师居然敢这么糊弄法庭。整篇摘要,没有一个论点、法律依据或引文是准确的。
接着我就开始怀疑是不是AI写的。结果发现了一些明显痕迹:比如乱用em破折号(就像我刚才那样,你注意到了吗?);格式里还有莫名其妙的加粗和项目符号;摘要居然还带着“在伪证惩罚下签署”的声明,但内容却完全是假的;标题页上还用了法官的昵称,各种信息排版也完全不符合我们这边的规定(我们这边对格式要求非常严格)。
我基本可以确定,这位律师在赶时间的情况下直接把材料扔给ChatGPT,生成后直接提交了。
这位律师从业时间比我年龄都长,但他显然不知道AI会编造不存在的判例来支持你的观点。我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我的回复摘要里把这事讲得明明白白,还附上了我做的表格,强调了律师对法庭的诚实义务。
听证会在下周二,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法官怎么处理这件事了。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堂生动的AI教育课。
更新
他刚刚申请撤回代理了。
──── 0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帮你把这段话用更口语化、接地气的中文重新表达一下,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给律师写封信,  
说你已经给足了他在听证会前的准备时间,  
现在要求他撤回那个动议。  
这封信要按“规则11”那种正式风格来写。等他装没看见、不理你这封信的时候,  
你就可以拿着这封信,  
作为你申请制裁他、以及要求他承担相关费用的证据。如果你需要,我也可以帮你起草这封信的正式版本。
说实话,我真是迫不及待了。
这事儿其实挺严重的,已经违反了律师的职业道德。简单来说,就是律师在使用AI工具的时候,如果没有好好把关,出了问题是要承担责任的。后果有轻有重,可能被警告、罚款,甚至更严厉的处罚都有可能。比如,最近有个新闻,说的是有律师用AI生成法律文件,结果引用了根本不存在的案例,闹了大笑话。法院那边也给出了处理结果,虽然没罚钱,但这件事已经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这篇报道:
https://www.abajournal.com/web/article/法院拒绝金钱制裁ai生成假案件引用律师悲剧个人情况
因为他对他的案子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那这样不会违法吗?自己编造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就像他们明知道是这样做的(也就是所谓的“疑点利益”),难道就真的被“做实”了?我觉得你这种情况可能不是第一个,但我敢打赌,它很可能会成为未来很多类似案例的一个先例。
你的帖子越来越火了,我们刚刚在Discord上把它推荐了一下,快去看看吧!另外,你的贡献也得到了一份特别的认可。感谢你发的这篇帖子!我是个机器人,这条消息是自动发送的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