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到 Victor Tangermann 的文章,日期是9月20号,2025年
现在微软这盘棋,走得有点悬。
公司一直在裁员,好几千人受影响,员工士气低得不行。不少人说,今年公司氛围明显变了,大家整天提心吊胆——要么怕被裁,要么担心自己哪天就被AI给顶了。
而CEO萨提亚·纳德拉压力山大。现在AI大战正酣,他必须让微软不掉队,这种紧迫感可能正是背后动荡的根源。一边大刀阔斧地砍岗位,一边又砸下几十上百亿美金投AI,战略重心明显转移了——可这也让公司变得更脆弱。
正如The Verge报道的那样,微软怕被甩开这事,真能让纳德拉睡不着觉。
上周在一场只对员工开放的内部会上,他坦言自己一直被“数字设备公司”(DEC)的故事“戳心”。那家公司曾是70年代的科技明星,结果因为战略失误,转眼就被IBM这些对手干趴下了。
纳德拉还提到:“当年做Windows NT的一帮骨干,其实就来自被解散的DEC实验室。” 他说这话,其实就是在暗示:今天的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就像当年那样激烈,各大公司都在烧钱抢人,谁都不想错过机会。
微软想在AI时代重新定义自己,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上个月,马斯克直接搞了个“Macrohard”的梗,明摆着拿微软开涮。
他还说:“从理论上讲,像微软这种不做硬件、纯搞软件的公司,完全可以用AI把它整个模拟出来。” 这话听着像玩笑,但细想还真挺吓人。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马斯克用AI复刻Office套件到底能搞成啥样,但纳德拉的态度很明确:如果某个产品或业务线已经没戏了,那就果断止损。
他在会上跟员工讲:“我们喜欢的那些做了40年的老东西,可能有一天全都没用了。真正体现我们价值的,不是死抱着过去的辉煌,而是能不能打破旧预期,重新出发。”
目前来看,微软在AI上是真拼了命在追。今年早些时候,他们重申要拿出最多800亿美元现金,专门用来建AI数据中心——这个手笔,连谷歌和Meta都比不了。
但麻烦也不少,尤其是和OpenAI的关系,早就磕磕绊绊。OpenAI想商业化盈利,需要微软点头;同时它的模型越来越吃算力,远超微软能提供的资源,这让两家价值千亿的合作变得异常紧张。
上周,双方签了个措辞模糊的“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说是“正在积极敲定最终合同”。翻译一下就是:还在谈,没搞定。
总之一句话,纳德拉领导下的微软,现在就像站在风口浪尖上跳舞,既要稳住阵脚,又要拼命转型,在这场飞速变化的技术浪潮里,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下一个DEC。
你能感觉到他的焦虑——科技圈的历史反复证明:赢的人通吃天下,输的人,连名字都留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