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在做一些小项目(20个接口左右的)的时候,经常直接纯 Vibe Coding
我自己的使用方法是将项目初始化好,库装好,然后开始 claude code 或者 codex
比如前端部分我习惯的使用
react + tailwindcss + shadcn UI + axios
当然,我需要至少安装一个 shadcn UI 的默认组件
然后将自己常用的 axios 封装以及API编写方式随便写一个进去
然后就开始让AI发力了
后端的话就是拉自己常用的 fastapi模板过来,然后直接让AI开始发力(我个人是感觉 fastapi其实没有什么好初始化的)
如果后端用 nestjs的话,我也是拉我自己常用的模板下来,写好了测试以及数据库的初始文件
express 我觉得 “太灵活了” 不好控制
简单来说就是,你得先给AI一个开头,把框架给他限死了,后续他再怎么跑也是基本是在你设定的框架内
前端部分我一般会在 init之后专门增加一句 ,再每次修改完毕 运行 pnpm build 来检查错误 (既然 Vibe Coding ts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每次build完,只要能打包 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错误(代码上)
如果有其他错误在copy错误给他就行了,基本都很小了
除了 init出来的东西以外,我基本很少会添加角色设定以及其他默认提示词,我个人感觉有点花里胡哨的影响Agent发挥了
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使用经验可以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