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产品迭代中,我们尝试利用Dify平台为现有功能构建一个对话式工作流。其核心设计是:通过LLM解析用户的自然语言输入,将其转化为结构化的JSON数据,并据此顺序调用一系列固定的API接口。流程中,我们还会在特定节点插入LLM进行动态处理。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瓶颈:Dify虽然简化了工作流的搭建,但在处理和传递变量,尤其是涉及循环、条件判断等复杂逻辑时,其灵活性远不及原生代码。一个典型的痛点是,当需要遍历一个列表(如for循环),并将列表中的每个元素Object的某个变量作为参数调用API或动态注入LLM的提示词时,Dify的可视化节点操作变得非常繁琐。
面对这类需求,我们是否应该放弃低代码平台,直接转向使用Python进行后端服务开发?如果采用Python方案,有哪些成熟的框架可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