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4 0 0
前沿技术 644 4 2025-7-30 10:23:48
嘿,大家好!最近我全身心投入到人工智能辅助编码中。我从一个效率为普通开发者 10 倍的开发者,变成了效率为 100 倍的开发者。这简直难以置信,又让人害怕。我现在交付成果的速度快得惊人。我参与了一些用我从未用过的语言编写的项目合作。眨眼间就能创建最小可行产品(MVP)。过去需要几天完成的 API 层开发,现在几个小时就能搞定。要是一时想不起来某些代码,就直接获取代码片段。然后复制粘贴、调整、优化,把各个部分整合起来,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可不是随意敲代码,这是顶级的编码方式。这意味着要完全具备理解大型语言模型(LLM)输出内容的能力,并充分利用它。这需要有算法思维,能用自然语言形式而非特定语言语法来表达解决方案。这就像是花了二十年一头扎进编码的深渊,终于找到了“海洋之心”(这里形容重大突破 )。我甚至都不敢去想这会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但我的生活已经受到了冲击。目前来看,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从长远来看,我真的不知道会怎样。我觉得我们正处在一场范式转变之中。就好比当年雅虎还是搜索引擎的领导者,然后谷歌出现了一样 。
──── 0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2025-7-30 10:28:15
它确实如此。
2025-7-30 10:53:47
你也做了一个待办事项应用程序吗?还是说这次是个贪吃蛇游戏?——自信细胞5892我能识别俳句。而且有时候,还挺准。想进一步了解我。选择不接收回复:“haikusbot opt out”  |  删除我的评论:“haikusbot delete”  
2025-7-30 11:12:16
感谢分享——我自己也是个老手了,我也对发货速度感到惊讶。主要是在网络应用程序方面。而我仍然需要弄清楚的唯一一件事是,什么时候该查阅官方文档,什么时候该完全按照人工智能给出的建议方向去做。由于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s)眨眼间就会过时,我有时会陷入痛苦的调试困境。你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2025-7-30 11:28:16
是的!请添加更多细节。我是一名有20多年经验的开发者,我能用上一些指导。我还是不太乐意让人工智能像那样吐出大量代码。  
人工智能太棒了,我明显感觉自己效率提高了不少。不过,我总觉得自己老是贪多求大,让它处理过多内容,结果它就会出大问题。  
2025-7-30 12:01:19
你如何处理过多的输出?当我向Gemini 3.7询问某些问题时,它给我太多的代码了,其中包含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处理,还处理了一些我没有要求的极端情况。例如,如果我告诉Gemini要简洁一些,它确实能表现得更好。Claude则完全无视我,在这方面3.5版本要好一些。但由于我主要处理的是较新版本的Angular,3.5版本无法处理独立组件和控制流语法相关的问题。你有不错的系统提示吗?我认为保持模块化和简单化是正确的方向,不过我仍在努力调整GitHub Copilot智能体。由于我的经验不是很丰富(有3年工作经验),我主要利用大语言模型来学习,而不是用来编写代码 。  
2025-7-30 12:29:16
感谢PastMax,实际上我自己做了一个没那么好的类似版本,已经用了大概6个月了。迫不及待要试用这个(新东西)啦!  
2025-7-31 12:25:56
看起来这里像是一群大语言模型在互相交流。接下来会怎样——效率提高1000倍?要是你读这段话时感觉有些跟不上,那很可能其实并没有。与全职开发者完成的工作相比,人们完成十分之一的工作量,效率就能提高100倍。一开始这挺惊人的,直到质量保证(QA)部门针对那段代码提交了56个问题单,你就会明白从整体上看效率到底有多高了。不过要是你有20年开发经验,可能早就知道这一点了,对吧?  
2025-7-31 14:44:03
人们真的在随意抛出这些 10 倍、100 倍的增长幅度。试着从实际项目时长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侠盗猎车手 7》(GTA7)将在 9 个月内完成,而不是 7 年?  
2025-7-31 16:50:21
你会惊讶于设置是多么简单:
打开多个标签页,精准地给出提示,读取输出结果,快速识别问题,调整提示内容并修改代码,经过几次迭代就行了。通常情况下,我只是要求提供能够解决特定子问题的封装函数(比如:“这是一个JSON数据集,我需要将其转换为x格式” )  
2025-8-1 15:58:07
是的,我也有完全相同的想法。过去几个月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效果极其显著。  
2025-8-4 13:22:59
我非常赞同。哪怕是那些你曾经不敢去触碰或重构的东西,现在都轻而易举。我简直无法想象这(技术发展)的未来会是怎样。尤其是对于新一代人,他们开启职业生涯时就有人工智能相伴。真不知道未来开发者的水平会是什么样!说不定水平不高呢 。  
2025-8-4 14:25:05
请详细说说你的设置情况。
2025-8-6 14:43:26
所以想象一下这种情况,但不只是应用在编程方面。我是一名学生兼创业者,会在写作、商业计划制定、会议组织、研究工作以及编程等事务上进行这样的反复操作。我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计算机科学A 考试拿了5分),还当过Python 辅导老师,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计算机科学培训。如果够聪明的话,人工智能能赋予你完成任何事情的能力 。  
2025-8-6 15:43:24
我注意到经过多次迭代后会有大量输出。当我发现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会停止线程,并尝试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单元。目标是每个单元的代码最多300行。或者是任何人能够轻松处理的数量 。  
2025-8-6 15:45:19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未来几年你担心自己的工作稳定性吗?
2025-8-7 07:18:33
现在正在尝试。总体而言,我之前对大语言模型有点抵触,因为我确实喜欢编码(这也是我在编码领域投入了20年时间的原因)。不过,消除不可避免的语法错误带来的挫败感(这只是其中一个好处),这简直太值了。  
2025-8-7 08:58:27
很乐意对比一下简历😅
2025-8-8 15:50:37
没错!这是一个来自深知如何进行开发之人的成功故事,而且其对人工智能的运用恰如其分——将它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恭喜!
2025-8-9 15:46:22
看看那个,你甚至让人工智能帮你写帖子。
2025-8-10 12:14:40
完全同意——我和原帖作者背景相似,第一次试用aider时也有过同样激动的想法,但roo/cline则完全是另一个层次。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中,它们的强大程度真的令人惊叹。现在我已经让我所在的整个团队都在使用它们了,随着所有障碍被消除,我们正迈向开发的黄金时代。  
2025-8-13 18:11:13
我完全感同身受。我有计算机科学专业背景,大概有5年工作经验。但说实话,在过去6个月里,人工智能编码助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彻底改变了我对软件开发的看法。这已经不再仅仅是 “寻求帮助” 这么简单了,而是与大语言模型(LLM)形成了一种深度共生关系。你给出指令,它给出成果,然后你再进行把控。就像你说的,一旦你对代码质量有了那种 “嗅觉”,即能立刻判断输出的代码是否靠谱,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其快速的反馈循环。我一开始出于兴趣制作一些小工具,比如人工智能音乐生成器、网络爬虫、应用程序仪表盘。突然间,我几天就能完成最小可行产品(MVP)。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着手处理更复杂的系统,比如多智能体管道、使用LangChain进行大语言模型编排、微调界面等。而人工智能不仅能跟上我的节奏,还能助力我快速跨越最陡峭的学习曲线。对我来说,关键不仅在于使用人工智能,还在于把它当作一个精力无限、记忆力超强且打字速度快100倍的初级工程师。你仍然需要自己来担当架构师的角色,要清楚该构建什么、如何架构,以及边界在哪里。但一旦这些明确了,执行起来就很顺畅。我的配置和你的很相似:我同时打开多个聊天窗口(用O3是为了速度快,用Claude是因为它记忆更持久),我也会使用类似PasteMax这样的工具(我甚至还自己做过一个文件上下文注入器)。我把整个文件夹发送过去,就能得到文档、测试桩代码,甚至能让它从头编写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脚本。没错,TypeScript真的改变了局面。一旦你意识到可以直接提供类型文件,让人工智能推断出整个服务逻辑,就好像开启了一种新玩法。选对框架也同样重要,比如选择Next.js、Supabase或者Temporal,就能为人工智能的工作设定一个自然的边界,无需过度管理就能保证结构合理。不可思议的是,这种转变让我对学习再次充满了热情。我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地研读文档,会停下来仔细理解各种协议、设计模式和干净架构原则。这不是因为我必须这么做,而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可以立即应用这些知识,并能实时看到成果。现在学习与反馈的循环无比紧密。关于测试,我完全赞同。如果我在开发重要项目,每个核心功能都会有一个测试文件,并且会有清晰的注释来描述逻辑。一旦出现问题或有变动,我能立刻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以及原因。把它类比成发动机上的金属铭牌,简直太贴切了。在我看来,这不是大语言模型取代开发者的问题,而是重新定义了开发者的角色。我们正从只会敲代码的人转变为系统架构师,从程序员转变为指挥家。而且相关工具也在迅速发展。这确实让人应接不暇,但如果你带着好奇心并有序地去探索,这也是有史以来开发软件最让人充满力量的时期。咱们一起继续加油冲呀!  
2025-8-13 20:14:53
我懂你,伙计。我做开发都10年了,但我现在也感觉充满了干劲。
2025-8-15 18:26:09
根据我的经验,很多时候你得到的输出质量高,是因为你之前给的输入太“豪华”了——比如写得很长、或者太笼统,像是在偷懒。要想让LLM更好用,应该把任务拆得足够小,明确告诉它应该参考什么内容,同时也要说清楚你想要的输出是什么样的。这样不仅效率高,还能让整个过程更清晰、更容易组合和复用。
2025-8-18 14:00:02
新技术冲击确实大
2025-8-19 05:42:32
这里也一样,下面是我刚刚在 Rust 中完成的一个大重构,把同步 API 改成了异步: 在 ChatGPT 的帮助下,我手动重构了接口的定义,解决了一些类型和借用检查的问题  
然后我手动改了一个结构体,让它能适配新的接口  
接着我把代码丢给 Claude,让它通过 git diff 看看我改了啥,然后用同样的逻辑去改另一个文件  
确认没问题后,我让它按特定顺序去改剩下的 20 个文件,中间我时不时打断一下,确保它没跑偏  
结果两个小时内,它完成了原本要两天的工作。而且我自己改代码的速度已经算挺快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