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0
日常闲聊 625 0 2025-8-20 10:01:28

总结: Gemini 在撰写简报、生成电子表格公式、编写正则表达式和快速起草文案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处理长篇代码、制作精美的营销视觉内容以及提供参考文献方面存在不足。使用简短的提示语,向其展示示例,并要求其指出风险,而不仅仅是提供总结。

我不是一个狂热的拥趸。我经常更换工具,只要它们浪费我的时间。我让 Gemini 在我的日常工作和业余项目中使用了整整一个月。以下是我的真实评价。

表现出色的方面:

  • 高质量的简报 丢给它一份文档或链接,然后要求它生成一份包含五个要点的简报、一段总结以及一份未解决问题清单。然后问:“如果你是我的顾问,你会反对什么?” 这一步是关键。你能得到风险和假设,而不是空话。
  • 电子表格问题解决 “这里有一个小表格。给我一个单元格公式来清理姓名并拆分名字和姓氏,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它。” 它能准确地生成公式,而且解释得足够清楚,可以重复用于新的表格。比在随机论坛帖子中搜索快多了。
  • 枯燥的代码和防护措施 擅长生成样板代码、单元测试存根、文档字符串和小型辅助函数。也擅长编写正则表达式。要求它提供三个版本和一个快速测试计划。我将这些内容粘贴到我的编辑器中,然后继续。
  • 写作框架 我用它来生成结构,而不是最终的文案。首先是提纲,其次是要点,然后才要求它生成一份精简的草稿。如果你一开始就说“把整篇文章写出来”,你会得到一个平淡无奇的结果。如果你提供骨架和基调,它就会填充血肉。
  • 真正有用的会议记录 给它一份文字记录,要求它列出负责人和行动事项,并询问“我们没有决定什么”。最后一行会浮现出那些尴尬的漏洞,否则你会在截止日期前一晚才想起来。

表现不佳的方面:

  • 大型代码的端到端功能 任何超过几个函数的代码都会变成充满自信的胡说八道。我现在使用 Gemini 来生成框架和测试,然后自己编写核心逻辑。这样更快更安全。
  • 精美的营销视觉内容 对于内部模型来说,它还可以。但对于任何需要面向客户的内容来说,它会感觉怪异或略有偏差。我选择回归设计师加上一份由 Gemini 帮助我起草的简报的组合。
  • 小众主题的参考文献 听起来很合理,读起来也不错,但来源链接并不完全匹配。规则是信任但要验证。我要求它在一个表格中列出声明和来源,并检查每一行。

始终有效的提示模式:

  • “这里是背景信息,这里是目标,这里是一个小例子,现在给我三个包含利弊的选项。”
  • “你是我的审查员。严格一点。有什么问题,缺少什么,应该删减什么?”
  • “为一位忙碌的高管撰写。最多十行,语言简洁,不要使用行话。”
  • “只返回一个包含任务、负责人、截止日期、风险列的表格。不要返回其他内容。”

一个小型案例研究:

构建了一个一小时的内部辅助工具。我让 Gemini 起草一个脚本,该脚本读取一个文件夹,用一个干净的模式重命名文件,并将报告记录到一个 CSV 文件中。它编写了框架、测试和重命名规则。我完善了边缘情况并发布了它。从那以后,每周节省 30 分钟。

我学到的硬性规则:

  • 保持提示简短,添加一个小例子,然后迭代。
  • 询问风险和利弊,而不仅仅是总结。
  • 未经检查来源,切勿发布。
  • 用它来思考和搭建框架,而不是取代判断。

如果你有一个永远不会失败的提示,请在下面分享。如果你遇到了瓶颈,也请分享。如果有人感兴趣,我可以分享我最好的正则表达式提示和一个一页的简报模板。

──── 0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2025-8-20 13:32:31
双子座真的是个特别棒的研究工具,它输出的内容和深度完全不在一个 level 上。我个人觉得它比困惑还要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受?
2025-8-20 21:52:42
我不太喜欢那种标准化的提示。说好听点,它们没啥用;说难听点,甚至可能起反作用。唯一一个我觉得还行的可能是“写三个不同版本”。每次我开启一个新的对话或任务,我都会先把我脑子里的想法彻底表达清楚,说明我希望它怎么执行。接着我会要求对方进行非常严格的评估,指出问题,给出改进建议。然后我再顺着这个思路自然地聊下去。虽然一开始会花更多时间,但从我的经验来看,这样做从长远来看反而更节省时间,也帮助我把任务想得更全面。P.S. 我发现,每当我先给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或者举个例子时,反而会限制模型的创造力,几乎等于零了。P.P.S. 看到你这个提示,我挺高兴的。
2025-8-21 08:20:05
如果你在说双子座聊天,那还挺公平的。但如果你说的是双子座的命令行工具(cli),那我们用的完全是另一套流程,因为那个命令行工具真的太烂了。
2025-8-23 15:35:34
当然可以!不过你好像没有提供需要我重新表达的原文内容呢。你能把想让我改写的那段话发给我吗?这样我才能帮你用更口语化、更符合中文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
2025-8-23 15:55:36
感谢你的经验分享!看到有人能理性看待双子座,而不是一味地吹捧,真的挺让人舒服的。你提到用它处理简报和表格,这点我特别有共鸣——这类任务它确实拿手,用起来就像多了一个脑子帮你处理杂事,效率提升不少。你说的用它生成模板代码、再用它检查逻辑这点也很关键。我自己也是这样,先让它搭个框架,再往里面补自己的逻辑。你总结的那些提示技巧特别实用,尤其是让它只当一个审稿人角色,这个思路很棒。不过我也跟你一样,在一些小众领域或者需要精细视觉处理、引用资料的时候,就容易碰壁。AI有时候真有点“靠蒙”的感觉,看着说得很自信,但实际可能差得远。所以你说得对,必须时刻记得查来源,别被它的“自信”给忽悠了。另外你提到正则表达式相关的提示技巧,那部分真的很有用!我之前用双子座处理正则时效果参差不齐,正好可以交流下经验。再次感谢你这篇接地气的总结!
2025-8-25 08:38:29
它之所以这么强大,是因为它完美地融合了我特别喜欢的一些应用。
2025-8-28 11:25:48
你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一条条来唠:1. 为啥觉得是AI写的?  
   可能是因为语句看着挺顺溜,但又有点“机器味”——比如结构太工整、用词太标准,反而少了点人类说话那种随意和烟火气。2. 为啥觉得是“聊天”写的?  
   这个可能是因为内容看着像是在对话,或者语气像是在跟人“打乒乓”,比如问一句答一句,来回互动的感觉。3. 为啥觉得是GPT4o写的?  
   GPT4o 是 OpenAI 的模型,如果你之前接触过类似风格的 AI 回复,可能会觉得这段话的表达方式有点像它。不过你看到的这段话其实挺简洁的,没啥特别“高级模型”的痕迹。总的来说,你可能是对 AI 写作的风格比较敏感,一看就觉得“这不像是人写的”。其实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人还是 AI 写的,哈哈。
2025-8-28 12:22:01
确认,确实有必要做一次营销分析研究。我之前用常规的聊天方式,在2.5 Pro模型上跑了一下,结果挺让人失望的。后来我自己搞了个“宝石机器人”,专门用来执行分析任务,按照指定的指令来操作。我又在新的聊天里重复了之前的请求,结果完全不同,这次我很满意。总的来说,宝石功能是双子座的一个亮点,不过作为一个已经成熟的项目,它肯定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其他一些更先进的选项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