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 0 0
前沿技术 244 1 昨天 10:30
我在湾区一家“顶级”科技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我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对人工智能(AI)、大型语言模型(LLM)、“氛围编程”之类的炒作甚嚣尘上,然而在工作中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就我所知,在工作中没人会把人工智能用于任何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我们可以使用经过公司审核的集成开发环境(IDE),还有类似ChatGPT风格、采用了最先进模型的聊天机器人用户界面。开发这些工具的开发运维团队一直孜孜不倦地推动大家去试用,还制作了使用指南、举办了说明会等等。然而,就我所知,这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于是我猜测,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之一:我公司的开发人员在偷偷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只是因为某些偏见或其他原因,没让我知道。其他公司的开发人员在使用人工智能,但我公司没有,原因可能是公司的人工智能工具存在缺陷,或者内部推广不力。在这个行业里,实际上几乎没有开发人员以有实际意义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你在工作中会使用人工智能吗?具体是怎么用的呢?
──── 0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我觉得问题比这更严重。优秀的程序员通常不会编写大量代码,而糟糕的程序员才会写很多代码。所以,人工智能的数据集里糟糕的代码肯定比优质代码要多。  
是的。创业公司。并非秘密使用,公司为团队提供了Cursor高级版,我们也在使用。我用它来了解代码库中我不熟悉的领域、诊断漏洞、在某些功能开发上进行协作、帮我为我们的模型编写SQL语句等等。我以前有点抵触新技术。现在我觉得它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如果使用者懂编程再使用它,效果要好得多。
我也喜欢用它来进行公关审查!我发现人工智能能察觉到一些我会错过的东西。
即使他们不是(这种人),你也可以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我同意。我通常从事银行业务;但我想创建一个游戏引擎架构——只是为了了解实体组件系统(ECS)的基础知识。我随性地编写了大量代码;最终结果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而且实际上也不太能用——但这帮助我“看清”了通常的做法,也为我进行重构奠定了足够好的基础。不过,对于日常工作而言——它更像是一种小众工具,而非主要工具 。  
我基本上把它当作绕开Stack Overflow(一个知名技术问答网站)的捷径。对于这类比较小的、关于风格方面的问题,它相当不错。但要是遇到严肃的或者更复杂的问题,就不行了。而且“凭感觉编码”是我听过最蠢的事情之一。  
比尔·盖茨过去常常根据开发者编写的代码行数来对他们进行评估。真的吗?我记得他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用代码行数来衡量编程进度,就如同用重量来衡量飞机制造进度。”
绝对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