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4 0 0
日常闲聊 199 4 9 小时前
大家都知道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是17世纪法国的哲学家兼数学家勒内·笛卡尔说的。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研究认为,笛卡尔可能把顺序搞反了:意识真正的基础其实不是思考,一些科学家指出,而是“感觉”。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一台拥有感觉的思考机器,而是一个拥有思考能力的“感觉身体”。
──── 0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不过是把经典认知理论穿上了“woo”的外衣。在强调直觉和不那么注重实证的传统里,认知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表达类似的观点。
是时候去健身房啦,我的伙计。
当然有道理啊!思想其实就是身体这个生化机器运作的结果。你要先有一个基本的意识,才能产生思想。笛卡尔倒是从来没把意识当成一个生物过程来看,他谈的更多是一种哲学上的存在状态。光有意识其实没太大意义,它必须依托于身份,才能和这个世界产生有价值的互动。单纯地感知外部刺激只是第一步。想成为一个真正有完整意识的存在,你得从这些刺激中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主观现实,形成独特世界观,最后塑造出一个“我”的身份。
当你真的仔细看这项研究的内容时,其实听起来也没那么颠覆性。我很高兴他们在里面加入了另一位博士的观点,因为这项研究似乎有很多未经验证的假设。说白了,我们其实根本还没搞清楚复杂的思维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神经科学在过去就犯过很多类似的错误,比如以前人们以为某些特定功能只存在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结果几年后就被推翻了。另外,他们对大脑的理解还是那种“输入/输出”的老套路,这其实是有问题的。所有参与测试的对象都是有意识的,对吧?他们不是昏迷状态,而是被唤醒后做了测试。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就已经醒了,意识早就存在了。这时候还说“感官输入才唤醒了他们的意识”,这里面其实夹杂了不少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种说法,放在平时听都站不住脚。
不,它的起点不在心灵或身体,而是来自更外在的地方,我们本质上是一种无形的存在。
这么说对我来说,就像是掉进了一个错误的二选一陷阱里,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被简化了的、不完整的图景。逻辑上的问题在于,它逼着我们在“思想”和“感觉”之间二选一,好像只能选一个作为基础。但实际上,这两者都是人类意识中非常重要、而且不可分割的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